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練肌肉不只是年輕人的事


練肌肉不只是年輕人的事

康健雜誌194期2015.01.01 作者:呂嘉薰
你常沒來由的腿軟、容易跌倒?爬個樓梯腿就痠到不行?雖然有在運動,還是挺個小肚子?
原因很簡單:肌肉量不足。

肌肉能直接保護骨頭、關節,可以減少受傷、使反應更靈敏。而且肌肉比脂肪多燃燒5倍熱量,有肌肉的人能提升新陳代謝、減脂能力,彷彿抱著一個燃脂器,比較能維持體態。

因此,不只有年輕小伙子需要練肌肉,所有人都必須把肌力訓練認真當一回事。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陳思遠指出,肌力訓練能強化瘦肌組織(lean body mass)的活性,有助體內葡萄糖代謝。國外研究則指出,肌力、肌耐力表現愈好,死亡率愈低。想要無齡、阻止老化,就必須持續做阻抗運動,也就是針對特定肌肉重量訓練,維持肌肉強度、改善肌肉功能。

很多人以為重量訓練就是舉啞鈴,擔心會練成健美先生或小姐,其實練肌肉是要增加肌肉量、骨質密度、提升使用肌肉的能力,有效避免骨質疏鬆或罹患肌少症。

美國《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發現,老人接受阻抗訓練可增進肌力24~33%。重點是你還沒老,現在開始訓練效果更好。

回顧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心臟學會的運動建議,對肌耐力的重要性只有點到為止,但最新版本則明確指出,每週應做肌力訓練至少2天,除了肌力訓練,運動還應包含伸展和每週15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65歲以上的老年人還要加入如踮腳尖、單腳走路等的平衡運動。

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騎腳踏車最常見,運動前後要拉筋伸展也是常識,但阻抗、肌力訓練常被忽略。

近年開始流行重量訓練如壺鈴運動或TRX懸吊式阻抗訓練,或是Tabata 4分鐘運動和7分鐘運動這類間歇肌力訓練,是一種強力的肌力訓練,可以讓人增肌、燃脂。不過中老年人、肌力較差、有心臟疾病和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適合練習這類高強度訓練,應先從簡單的肌肉訓練開始。

Curves女性專用30分鐘健身中心教練鄧瑞儀比喻,「本來肌肉在睡覺,現在得先讓肌肉醒過來。」勤做肌肉訓練,雖然無法明顯看到肌肉量增加,卻能提升使用肌肉的能力,光是走樓梯就能明顯感覺到不再那麼吃力。

開始做肌肉訓練前,別忘了先做坐姿前彎、高抬腿或快走、三步一抬腿這類動態伸展,讓身體發汗、發熱,才不容易抽筋。

運動完要記得收操,利用雙手向上伸展、站弓步上舉手臂等動作,伸展下肢、背部、胸大肌、肩部等,避免肌肉痠痛及運動傷害。

鄧瑞儀叮嚀,動作強度要循序漸進,切勿求快。最重要的是,進行肌力訓練時要避免憋氣,保持正常呼吸,用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否則血壓容易升高造成意外。

現在,讓我們開始練肌肉吧!

防癌、排毒、通便秘!地瓜全包了


防癌、排毒、通便秘!地瓜全包了

專刊2015.02.05 作者:康健雜誌
地瓜是排毒餐常客,但除了地瓜稀飯、烤地瓜,地瓜還能變出哪些創意料理?
膳食纖維是白米的10倍

地瓜富含膳食纖維,一碗地瓜的熱量約與一碗白米飯相等,但100克地瓜含2.4克膳食纖維,約為白米的10倍之多,如果地瓜連皮吃,纖維更豐富。

萬芳醫院營養師吳思諭指出,一般人就算每天攝取三蔬二果,纖維攝取量仍嫌不足,但是加上三餐各半碗地瓜,就能達到一天攝取20~30克膳食纖維的建議量。

攝取的纖維多能促進腸胃蠕動、清除宿便,降低發生便秘、痔瘡的機會,這就是地瓜有防癌、排毒功效的原因。

此外,地瓜還含有維生素A、C、鉀、鈣和β胡蘿蔔素等營養素,尤其β胡蘿蔔素能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吳思諭建議,可將白飯與地瓜以1:1比例搭配,較不會因突然改變主食而不習慣,或將地瓜當食材入菜也是好方法。

過午不食地瓜的理由

曾經風行一時的地瓜餐是將地瓜當早餐的主食,地瓜與米飯的比例為2:1,還要搭配兩種當季蔬菜和一種當季水果,才是充滿元氣的地瓜餐。地瓜餐創始人陳堅真在《時食養生法》一書中強調,養生不能只靠吃地瓜,還需多攝取蔬果,且她堅守「過午不食地瓜」原則,因地瓜所含的糖分仍高於米飯。

糖尿、腎臟病患者少吃地瓜

看似營養豐富的地瓜並非人人能吃,如糖尿病、腎病患者必須限量攝取。

地瓜豐富的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若腸胃不適就不建議吃;雖然膳食纖維能穩定血糖、血脂,但糖尿病患者攝取地瓜的份量仍需視病情由營養師建議,避免吃太多讓血糖升高;地瓜中也富含鉀,腎臟病人也要控制攝取量。

跳脫傳統的創意地瓜料理

七味烤薯條(4人份)

材料:地瓜300克

調味料:細二砂糖10克、七味粉1/8小匙、鹽1/6小匙、橄欖油1大匙

做法:

1.地瓜洗淨、切成條狀,泡水15分鐘後瀝乾。

2.取一容器,放入調味料,將地瓜放入拌勻。

3.烤箱預熱,鋪上錫箔紙,放入地瓜烤10分鐘;將地瓜條翻面,再烤10分鐘至外表呈金黃色。盛盤後可依個人喜好,以七味粉適量點綴。

◎康健小祕秘訣:先將錫箔紙戳洞,增加地瓜的底部受熱。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137卡、蛋白質0.8克、脂肪4.1克、醣類24.2克、纖維1.8克、維生素C 9.8毫克、鐵0.4毫克、鈣25.5毫克、鈉115毫克

蕈菇香燒地瓜(4人份)

材料:地瓜300克、杏鮑菇100克、鴻喜菇100克、大蒜1顆、芹菜嫩葉少許

調味料:橄欖油1.5大匙、醬油1大匙、味醂1大匙

做法:

1.地瓜洗淨、切為月形,泡水15分鐘,瀝乾備用。杏鮑菇對切、鴻喜菇切除蒂頭。

2.炒菜鍋預熱,加入橄欖油,將地瓜平鋪於鍋面,煎至上色、變軟(可用牙籤穿刺),取出備用。

3.放入蕈菇煎至上色,再放回地瓜,加入醬油、味醂,迅速拌炒入味,起鍋前加入芹菜嫩葉拌炒。

◎營養分析(1人份):熱量175卡、蛋白質2.2克、脂肪0.7克、醣類62.9克、纖維5.3克、維生素C 9.9毫克、鐵0.7毫克、鈣27.1毫克、鈉227毫克

食譜設計:張瑞文,畢業於日本新宿調理專門學校,擁有調理師執照及烘焙乙級證照,著有《35種健康米飯煮法》、《40大日本料理排行榜》、《豆腐》等食譜。

營養分析: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師吳思諭

睡到自然醒的7個關鍵


睡到自然醒的7個關鍵

康健雜誌60期2003.11.01 作者:黃惠如
睡到自然醒,是人生一大樂事,對總是睡不夠的台灣人來說,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有七個起床儀式,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天氣愈來愈涼,一早要爬出溫暖的被窩,真是一大酷刑。

更何況台灣人總是睡不夠。根據最近一項比較兩岸三地台北、上海、香港睡眠品質的調查,台北人睡得最少,平均一天只睡7.7小時。

如果你總是快要遲到了,才費力地起床,一整天無精打采、哈欠連連,你需要的是儘快設定起床的儀式,這些儀式將能幫助你不用調鬧鐘,也能愉悅地睜開眼睛。

改變總是比較困難,但想想看,每天起床的時間是一天的開始,如果能快樂地起床,一天必能心情舒暢。

1.定時

你一定聽過每天定時上床睡覺非常重要,如果你就是做不到,試試看每天定時起床,不消6個星期,實際的睡眠節奏就會與你的生理節奏相符,「規律對設定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系教授馬思認為。

所以也別回去睡回籠覺,這樣會讓生理節奏更混亂,一旦睜開眼,不要猶豫就起床吧。

就算週末也得保持這樣的規律。如果你每逢週末就通宵達旦,隔日再睡到中午,馬上你就會知道痛苦,星期一又要哀聲連連地起床。

馬思教授建議,就算週末熬夜,還是要在固定時間起床,中午睡個小午覺補眠,不過這種事還是愈少愈好。

2.陽光

如果早起對你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那就讓陽光來幫助你。因為那些全光譜的陽光可以調節血清素(serotonin)和褪黑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當受到光線照射,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加快,當天晚上就會早點想睡,隔天也就會早點起床。

如果沒辦法一早起床就去徜徉在陽光下,也可以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或是準備一盞明燈,鬧鐘一響就打開。堅持下去,有一天你會發現,在鬧鐘響起前你就精神奕奕地起床。

3.水

一起床後,馬上就去找水喝,會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而且人類在睡眠時間會發汗約一杯水的量,若前一晚喝了酒,更會讓身體如同置身沙漠一般,所以先喝水,然後進廁所將老廢的物質排出,會讓身體很舒服。

4.深呼吸

起床後,深呼吸可以讓身體踏出舒暢的一天。先緩緩地吸氣,彷彿吸至頭頂,再將所有的氣吐出來,停兩秒鐘後,再做一次,可以讓身體充滿早晨新鮮的空氣,一天也容易神采奕奕。

5.甜味

一早起床總覺得暈頭轉向,因為經過一夜的消化,此時腦中毫無營養,腦部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這時馬上補充含有甜味的食物,如香蕉、蘋果,馬上會有效果。

6.香味

香味也會刺激腦部,提高知覺機能,趕走睡意和疲勞。所以有人一早煮咖啡,用咖啡香叫醒自己。如果你的陽台上種有香草植物,也可以在洗臉檯上放滿水後,摘一片薄荷浸泡水中,薄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此舉也有益於皮膚。

7.聲音

有沒有發現你很容易隨手按掉伴隨多年的鬧鐘,因為大腦習慣忽視熟悉的聲音,因此,可以準備兩、三個鬧鐘輪流著用,或者浪漫一點用音樂叫醒你,因為音樂會促進腦中氧氣與血液的流動,讓身體也想律動起來。

聽什麼音樂好?《活力充沛24小時》的作者南西.曼森建議,如果想提振元氣,可以選類似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想要一早就精力充沛,可以選舞曲。

試試看,美妙的清晨正在等著你。

網路無線路由器安裝

看完格局圖介紹後,如果發現自己家裡的格局不在這 5 種之中該怎麼辦?我們也特別請到專業的無線網路工程師,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安裝路由器時的小撇步,只要掌握這些重點,就能輕鬆改善家裡的無線網路環境。

1. 無線路由器安裝建議位置在居家的中心點(大多是客廳),才能讓整個家裡都能收到無線訊號。

2. 內建天線的無線路由器強調的都是 360 度全方位無線涵蓋訊號,盡量將此類型的無線路由器安裝在居家中心點,注意旁邊不要有遮蔽物即可,若是外接天線的路由器安裝後建議調整天線為 45 度角,如果有特定指向位置再將天線左右擺動直到特定位置的無線訊號優化。

3. 無線路由器盡量避免跟電視、飲水機、微波爐等家電擺放在一起,同時也要避免將無線路由器放入電視櫃或是電信箱內,影響無線訊號。

4. 雖然現在的無線路由器大多都可自動偵測連線型態,建議自己也要先了解申請的網路類型是 PPPoE、固定 IP 還是自動取得 IP(DHCP),最好也要把要設定的帳號密碼都準備好,在日後進行設定或調整時才會比較方便。

5. 使用無線路由器上網時,如果覺得網路速度變慢,有可能是因為鄰近的無線網路訊號塞滿同一個頻道,可以透過設定介面調整無線頻道的設定值,例如 2.4GHz 無線頻道可改主頻道 1、6、11;5GHz 可改成 4 個主頻道 149、153、157、161。透過切換頻道的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使用的頻道。

路由器與網卡選擇教學

在路由器的部份,目前市面上主力產品多半已經支援到 5G 頻段,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建多個晶片並且能提供傳輸分流的產品將更能保證連線時的穩定度與傳輸速率。另外,內建多天線的產品,也更能確保訊號可全面覆蓋使用環境,讓無線網路訊號無死角。

在無線網卡的選擇上,現在許多家庭已經開始走向無線化環境,過去為了連線穩定度許多使用者會選擇在家裡拉出一條又一條網路線,但在現在的技術環境下,透過強而有力的外接無線網卡,除了可以提供相同的連線品質,還能兼顧家中環境的整齊與美觀。過去不論是內建、迷你型或是單天線型的產品雖然在許多情況仍可負擔無線網路使用,但考慮到網卡與路由器對應位置等因素,選擇 3T3R(多天線)、可隨意改變位置的產品,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 USB 網卡會受到 USB 傳輸速度影響,想要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最好注意一下網卡的 USB 規格,以目前的環境來說,USB 3.0 規格的網卡當然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無線?有線?該怎麼選?

事實上,在現在的技術環境下,無線網路與有線網路的傳輸能力與穩定度已趨近相同,有線網路有著幾乎無法取代的穩定性,但拉線、布線,甚至線材選擇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而無線網路美觀與幾乎不受空間限制的優點,也是有線網路無法挑戰的優勢。這次針對無線網路的設置提供大家一些建議與小撇步,希望能讓大家在選擇架設無線網路環境時,帶來更多幫助。

https://tw.mobi.yahoo.com/tech/用-wi-fi-也要看風水-無線路由器安裝位置解密-083000736.html